關帝廟
泰山盤道起點處的關帝廟,坐北朝南,創建年代無考,廟門前影壁上的“神威巨鎮”四個大字,是清乾隆登泰山時題書的。
關帝廟是依山就勢而建的,整體布局錯落有致,建筑是分別坐落在三進院落之中,主要建筑有山門、戲樓、拜棚、正殿、配殿等建筑組成。進入山門,山門之上的建筑是戲樓,戲樓是當時商人舉辦慶典活動的地方。
在關帝廟第一層平臺石階兩側有兩株古槐,枝葉連理,好似一龍一鳳,親密無間,相依相偎,被稱之為“龍鳳槐”,相傳為唐代所植。
沿著石級而上就是拜棚,拜棚設計十分精妙,可謂一堂多用:北向可拜神,南向可觀戲,而平時置以幾凳更是品茗小憩的好地方。在拜棚的正方就是正殿,殿內供奉的是關公坐像。關公名關羽,字云長,出生于公元一六0年,卒于公元二一九年。關公在近六十年的一生中,策馬橫刀,馳騁疆場,征戰群雄,輔佐劉備完成鼎立三分的大業。被后人推舉為“忠”、“信”、“義”、“勇”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,被尊之為“武圣”,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后期上至帝王將相,下至士農工商廣泛頂禮膜拜的神圣偶像。
在東山門內北側,有一露井,又名“靈井”,早先井水供廟內道人及香客飲用,因水質甜美,猶如甘露而得名。在露井旁,有株百年凌霄,藤本植物,實測樹齡已近200年,如今它老干已枯,新枝茁壯,每年夏季,凌霄花盛開,花冠呈鐘形,外面橙黃色,里面鮮紅,光艷照人。此樹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。
關帝廟內古樹繁茂,從正殿右側進入后院,有一株古柏,其形態奇特,樹體的主干、枝干都是扭曲生長的,在樹體的主干處又分出三大枝干。樹干高僅0.8米,而直徑達1.1米,三股枝杈扭曲盤旋而上,盤曲疊密,就像是蟠臥的虬龍,給人以古拔挺秀的感覺。這株“漢柏第一”已被列入世界遺產保護名錄。
此廟是泰山盤道起始第一廟,就關帝廟整體布局而言,建筑的設計和選址構思,可以說是獨具匠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