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路飛車平步青云,躍上蔥蘢八百旋,高瞻遠矚泰山的過去、現在和未來。
天外村游覽線,是登泰山的另一條主要線路,起點是天地廣場。從天外村出發,乘坐旅游車可直接抵達中天門,行程30分鐘,約15公里。沿途有很多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,包括龍潭水庫、白龍池、黑龍潭、竹林寺、無極廟、天勝寨、扇子崖、龍角峰、傲徠峰、黃溪河水庫等景點。游客乘車到此尤覺視野開闊,景色宜人,心曠神怡,因而這一景區又被稱為泰山的“曠區”。
天外村
天外村,位于大眾橋西側,為西路登山之始。這里既是山城結合部,也是環山公路與西溪游覽公路的交匯點和游客集散地。
此處的天地廣場占地總面積3.5萬平方米,主要包括方形廣場和圓形廣場,在兩廣場連接通道兩側,安置12根高7.2米、直徑0.9米的龍柱,表示從秦始皇至乾隆皇帝曾有12位帝王祭告泰山。
在連接通道中央安置長27米、寬3米的以唐玄宗封泰山為內容的浮雕。
方形廣場四周欄板刻制歷代名人關于泰山的名言名句,并對廣場及其周圍實施綠化。
白龍池
建岱橋北是白龍池,上有百丈崖懸流下擲,似白龍順峽越澗直瀉入池而名。池北有巨石若圭,上刻“玄圭石”。每當山洪暴發,其石如巨舟行激流中,巋然自若;而雨霽天晴,又如巨龜出池,伏巖曬背,所以又叫石舟,俗稱曬龜石。北為三元石,上刻“白龍池”、“龍潭”等大字。此石與玄圭石上遍布題刻,顧炎武考得宋人題名15首,后人又考得16首,今均存。
白龍池有一個神話故事?!短┥郊o事》載,“傲徠峰下潭中,白龍最為靈異。古傳龍化美丈夫,為岱南田家傭,復贅為婿。善灌園,每夜澆田,蔬畦皆滿,不聞轆轤聲。鄰人異之,從園隙窺視,乃見白龍長數丈,銀鱗萬點,寒光奪目。半身入井吸水,吐盈數畦。其人驚仆,遂宣傳之。龍知事泄,乃辭去,語其室人曰:‘家在傲徠峰百丈崖下’。今日白龍池是也?!?/p>
據志書記載,自漢唐至宋,不少帝王曾遣使至此祈雨。宋元豐五年(1082年),神宗皇帝封白龍為“淵濟公”,并在池畔建神龍祠?!?/p>
白龍池東有招軍嶺,西有飛鴉峰,前有鑼鼓灣,后有黑龍潭。夏暮秋朝,高峽深潭一澗飛瀉,散珠濺玉,云霧升騰,古人譽為“龍洞甘霖”,列為泰安八景之一。
黑龍潭
在泰山西溪百丈崖上,有瀑布飛流直下,聲若雷鳴,狀如掛著的千尺銀練。瀑布常年傾瀉,沖擊崖下成潭,傳說潭與東海龍宮相通,有龍自由來去,故名“黑龍潭”。清代文人繆潤紱有詩描寫:“真源流不竭,飛下最高峰。俯注潭千尺,深藏或有龍”?!褒執讹w瀑”是泰山西溪名勝之一,觀瀑吟詠,引人生出無限遐思。
竹林寺
在泰山西溪谷中,黑龍潭的上邊,今長壽橋東北,原來有一座寺,叫竹林寺,又名懸云寺。這里風景宜人,寺的周圍翠竹青青,松柏蒼郁,溪水潺潺,曲徑通幽,風景十分秀美。向有“小徑沿山,清流夾道,蟠曲羊腸,景隨步換”之譽。據說竹林寺是泰山古剎,建修年代無考,自唐以后屢興屢廢。據記載,竹林寺元代元貞年間元代名僧法海重修,聲名遠播,以至“東振齊魯,北抵幽燕,西逾趙魏,南距大河,莫不聞風趨赴?!敝撩?,高麗名僧滿空拓建,寺又趨興盛。明末文人蕭協中曾描繪竹林寺的優美環境:“小徑沿山,清流夾道,蟠曲羊腸,景隨步換。抵寺,竹木參天,朱櫻滿地,晨鐘晚磬,另一凄清?!?明楊志學游竹林寺詩吟道:“西天復此門,山半一泉溫。云壁時時動,龍珠日日翻。飛揚李白句,傾倒孔融尊。歸路夕陽好,涼風吹廣原”。后竹林寺在一場火災中焚毀,現又在原址上仿唐代風格重新修建。
扇子崖
扇子崖位于泰山西溪西側的扇子崖,奇峰突兀,高聳峻峭,形如扇面,故名。崖上有明人楊博題刻摩崖石刻“仙人掌”。崖西有鐵梯,攀援可登崖巔,北眺龍角山,九女寨歷歷在目,西望傲徠峰盡收眼底。向東俯視,龍潭水庫宛若鑲嵌在西溪的一顆璀璨的明珠,閃閃發光。清人孫寶僮有詩云:“劍峰怒刺天,積鐵拔千仞;俯臨鬼谷幽,旁倚丈人峻”,的確寫出了扇子崖的風韻。扇子崖峰極險峻,赤眉軍曾就頂設望哨。明代舉人王無欲筑室崖巔,后又結茅其下,名西山別業。民間有“打開扇子崖,金銀財寶往家抬”的傳說。1990年,依崖鑿階,修筑云梯,以便攀登。
傲徠峰
泰山72峰,峰峰有名,傲徠峰是泰山西路著名的山峰之一,海拔高度達978米。峰高不過泰山主峰,但犀利崢嶸,有傲然不向泰山低頭之勢,故民有諺:“傲徠高,傲徠高,近看與岱齊,遠看在山腰?!睎|北,扇子崖在重力垮塌作用下,崖壁陡峭,遠觀如扇;東南,絕壁之下有月亮洞,內有月亮泉。泉水自洞頂下注,冬結冰柱,春來依然,似龍宮冰窟。